【政策专辑】一周商务服务政策汇编(总第11期)2023年5月23日-2023年5月30日

【政策专辑】一周商务服务政策汇编(总第11期)2023年5月23日-2023年5月30日

商务视界 2023-05-30 15:59 发表于北京
图片

本周政策汇编,整理了近期中央、北京市已出台的商务服务相关政策,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商务服务企业了解政策详情。

图片


·本周政策预览·

图片

图片




政策类




图片

国家级

图片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


图片

工信厅企业函〔2023〕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动员各方力量支持、服务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开展2023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赋智、赋值、赋能”为主题发挥国家、省、市、县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骨干作用,组织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围绕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系列服务活动助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激发涌现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活动时间

    2023年6月

    三、活动内容

    (一)解读培训组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宣传解读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提升认识。组织专业化服务机构联合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产教资源,围绕“赋智、赋值、赋能”(以下称“三赋”)开展培训丰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培训内容,帮助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快速提升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质量标准品牌提升、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能力水平

    (二)供需对接聚焦“三赋”,通过展会论坛、成果路演、供需见面会等形式开展服务供需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赋智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作用,拓宽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渠道加强成果信息共享,加速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提升质量标准品牌赋值,重点组织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帮助中小企业树立标准品牌意识、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导入适用的质量工程技术、推广先进的质量设计工具切实满足中小企业提质量、创品牌方面的需求。加快数字化赋能充分调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力量,发挥各自在基础设施、数字技术、行业积累等方面的优势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

    (三)评估诊断组织专业化服务机构,深入产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等中小企业聚集区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三赋”咨询诊断服务。针对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再造等方面的需求参照《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查找企业在技术引进吸收、成果转化应用、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和潜在突破口逐企画像、因企设策,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出“三赋”可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落实责任,加强服务月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时间安排和任务分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结合全年中小企业服务、合法权益保护等重点工作充分动员和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服务活动

    (二)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平台积极宣传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及时总结服务成效和助企惠企典型案例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专访报道,扩大活动知晓面和影响力帮助中小企业坚定专精特新发展理念,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及时跟踪总结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中小企业服务月工作,于7月10日前将本地区服务月活动总结、服务成效和典型案例报部中小企业局(fwjsc@miit.gov.cn)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3年5月26日



图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

图片



工信部联科〔2023〕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各银保监局,各证监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商联,有关行业协会:
现将《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2023年5月22日


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
(2023—2025年)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有关任务要求,破解当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薄弱等难题,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持续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特开展本行动。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深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畅通技术供需对接渠道,持续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实力,建立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助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目标导向。围绕中小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提升,聚焦科技成果有效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新型体制机制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集聚。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精准性、有效性,满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

协同联动。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各方主体精准发力,加强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统筹和协同,促进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形成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的工作合力。

系统推进。坚持把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和系统性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个性化需求,有步骤、成体系地推进各项赋智举措,确保有成果、转得好、持续转。

赋智提升。把握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方向,推动中小企业理念、组织、管理、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和赋能应用,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健全成果项目库和企业需求库,完善赋智对接平台体系,遴选一批优质的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机构,推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业落地转化;开展不少于30场赋智“深度行”活动,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围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全成果转化服务格局,促进中小企业产出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形成闭环激励机制,构建成果“常态化”汇聚、供需“精准化”对接、服务“体系化”布局的创新生态,实现成果价值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成果“常态化”汇聚

1.丰富科技成果来源。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分层次、分领域建设科技成果项目库,推动成果项目库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科技成果。加强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统筹指导,依托科技成果多方评价体系,建立行业和地方常态化筛选报送机制。做好国家财政资金、政策支持的项目评价,推动相关项目成果入库。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机构作用,探索利用科技成果“自我声明”的承诺制新模式,开展赛展会等活动,扩大优秀科技成果来源。

2.强化产业需求牵引。依托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组织园区、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常态化征集中小企业创新需求,以需求牵引高质量成果产出,提升技术创新精准性,高效驱动成果转化。支持地方依托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深度挖掘中小企业多样化技术需求,分级分类梳理形成科技成果需求库,做好与成果项目库的对接。

3.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型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供给并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增强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供给及推广,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制造与建造,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和“上云上平台”,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科研仪器、数字基础设施、中试基地、数据库等基础创新资源,支持各类先导区、示范区、产业基地、集群等共享测试验证能力,优化壮大开源社区,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

(二)实施供需“精准化”对接

4.加大科技成果数据开放共享。完善赋智对接平台体系,推动现有成果库、需求库等资源整合,提升成果展示、需求梳理、技术交易、能力培育、场景示范等“一站式”服务能力。依托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机构,加强细分领域的成果梳理和精准对接。选择若干地区,探索构建面向当地产业需求的赋智对接服务节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公益性服务和增值性服务互补发展,持续提升平台服务广度深度和质量水平。

5.持续开展赋智“深度行”活动。强化部省联动,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专业机构等在地方每年开展不少于10场“深度行”活动,通过大会论坛、成果路演、供需对接、展览展示、产融对接等多种形式,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拓宽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渠道,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优势产业集聚区率先开展“深度行”活动,支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举办“深度行”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出亮点、年年有成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为中小企业培优扶强营造良好环境。

6.促进大中小企业合作。落实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持续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发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服务平台作用,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最佳“合伙人”。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仪器设备、实验室等,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大企业通过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引导大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智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7.加强产学研协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结对子”,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技术瓶颈和特殊技术难题“发榜”,高校、科研院所“揭榜”,建立联合式、订单式技术研发新模式,实现科技成果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举办产教融合论坛和校企、校地对接会等活动,加速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到中小企业落地转化。

(三)加速服务“体系化”布局

8.推动成果中试熟化。建立周期短、效益好的制造业创新成果服务体系,加强成果中试熟化能力建设,为中小企业输送更多高成熟度成果。支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材料重点平台等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建试验检测环境,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前期成果试验验证、中期中试熟化、后期批量化生产检测认证等全流程服务。制定并运用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等评价标准,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成效。

9.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专利导航服务,优化企业技术路径选择与知识产权布局,加强高价值专利储备。优化升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推动开展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发挥专利、商标审查绿色通道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专利优先审查,高效获取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专利“一对多”许可,加速向中小企业许可专利技术的进程。提升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加强“制造业知识产权大课堂”培训,鼓励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工作。

10.加速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更多中小企业由成果需求方变为成果产出方。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支持中小企业配套产品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依托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梳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链图谱,支持中小企业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使其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引导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和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大对创新成果产业化工作及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建立动态跟踪管理和定期评估机制,监测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的成效。

(二)强化产融合作。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获取、转化、应用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扩大优质中小企业直接投资规模,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分层分类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和上市规范培育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赴新三板、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依托各项产业、金融配套政策,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质效。

(三)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创新水平、实现规模化应用并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案例,推出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优、保障好、有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品。推动中小企业集群与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开展合作试点,支持技术经理人按规定在园区、基地任职,参与需求发布、技术匹配、对接谈判、项目落地等全链条服务。

(四)完善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对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扶持,鼓励地方政府对其委托和指导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予以支持。适时组织企业开展中介服务机构活动评价,对评价良好的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向社会广泛宣传推广。




图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申报类





图片

市级

图片


2023年度“八五”普法暨公民法治素养评估调查项目比选公告

图片

      项目名称:2023年度“八五”普法暨公民法治素养评估调查项目

  项目编号:BJJQ-2023-552

  采购人名称:北京市司法局

  采购人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院

  采购人联系方式:010-55579016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北京汇诚金桥国际招标咨询有限公司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南竹杆胡同6号北京INN3号楼9层

  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010-65244483

  采购需求:调查测评全市公民法治素养现状,准确掌握重点人群和普通市民对普法工作的认知度、了解度和满意度(详见比选文件)。

  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人民币36.4694万元

  供应商的资格条件:

  一、供应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供应商不得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三、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

  获取比选文件的时间:2023年5月25日9:00起至2023年5月30日17:00止(北京时间) (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获取比选文件的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南竹杆胡同6号北京INN3号楼9层(地铁2号线、6号线,朝阳门站H口出,向南200米)

  获取比选文件的方式:

  (一)现场购买或邮寄购买。

  (二)比选文件售价:文件售价每本人民币500元(含电子版),售后不退。

  (三)凡购买比选文件的供应商,需提供以下资料:

  1.法人授权委托书或单位介绍信;

  2.购买人本人的身份证明。

  (四)标书款支付方式:现金、支票、银行汇款。

  (五)标书款银行账号:邮寄购买比选文件的,请供应商按下述地址汇款,汇款单上应注明汇款用途、所购比选文件编号,然后将汇款单复印件、购买单位名称、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联系人、联系方式(手机号)等信息,发送至电子邮箱yw03@hcjq.net,我公司收到后将尽快以快递方式将招标文件邮寄给贵方。

  收款单位:北京汇诚金桥国际招标咨询有限公司

  开 户 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朝阳门支行

  银行账号:1119   1701   0400   02067

  开户行行号:1031   0001   9176

  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23年6月2日下午14点00分(北京时间),逾期收到或不符合规定的响应文件恕不接受。

  比选时间:2023年6月2日下午14点00分(北京时间)

  比选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南竹杆胡同6号北京INN3号楼9层会议室

  评分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

  项目联系人:赵一鸣、王秋凌、王鑫国

  联系方式:010-65244483

  传真:65951037

  本公告在北京市司法局网站(http://sfj.beijing.gov.cn/)发布。


  北京市司法局

  2023年5月25日


图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关于征集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需求的通知

图片
图片

各有关单位:

为大力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助力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局2022年6月联合出台《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以下简称《目录2.0版》),认可110项“含金量高”的境外职业资格,筛选出4项境外职业资格组成急需紧缺目录,并对持《目录2.0版》中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提供“5+5”支持政策,吸引他们来京创新创业。

现阶段,为有效支撑2023年《目录》扩容工作,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目录》扩容重要推荐渠道,面向相关单位公开征集科技领域境外职业资格需求,征集到的需求将在充分论证后,积极协调解决。请有关单位协助摸底汇总本单位境外职业资格认可需求,于2023年6月2日前将《境外职业资格推荐信息》汇总电子版文档报送至电子邮箱:287155240@qq.com。

联系人:李老师、刘老师

联系电话:87665338、67235949

附件

1.《境外职业资格推荐信息》

2.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的通知

3.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5月17日




图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关于组织申报第二届特种机器人产业链 “揭榜”活动的通知

图片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第二届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推进活动,根据工信部通知要求,请有意向参与“揭榜”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或创新团队于5月31日前,将报名表报送至凯富大厦(朝阳区工体北路6号)509办公室(申报要求、报名表下载等内容详见国家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通知公告https://www.xjjszh.org.cn/)。联系人:崔江燕,联系电话:65924911,13810316465。

特此通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22日



图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图片


图片


分享到:


北京商务服务业联合会

Union of Beijing Business Services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2号万商大厦1318室

邮箱:bcbs_ngozh@163.com
京ICP备14037131号-1           



联系电话
010-68627180|13552997763
ABUIABACGAAgr_-piAYo7Mj9DjCCAjiCAg

扫码关注商务联公众号

ABUIABAEGAAgz_7piAYo_pDIzwUwhgI4iAI

扫码关注商务视界公众号